close

顏真卿「爭座位帖」與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並稱「天下行書雙璧」。

賞顏真卿的「爭座位帖」,其中有一句「身畫凌煙之閣,名藏太室之廷」,只覺得對仗極佳,並未深究其內涵。

直到看完大陸歷史劇「貞觀之治」,才明白「身畫凌煙之閣」原來是唐太宗軫念功臣的感人作為,最特別的是,凌煙閣所繪廿四位功臣之中,有人後來涉及「謀反」被誅(如侯君集、張亮),李世民依然未將之除名撤畫,可見其念舊襟懷,唐太宗之所以能成就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盛世,「凌煙閣」可謂是具體而微的動人圖騰。

歷史上,除了唐貞觀年間建「凌煙閣」,代宗廣德初年也有繪凌煙圖的記載,顏真卿「爭座位文稿」中「身畫凌煙之閣,名藏太室之廷」之句,指的便是時任右僕射郭英義,顏氏先褒後貶,直言糾舉郭某處事之謬。

一樣的凌煙閣,一樣的彰功顯勳,唐太宗和代宗在歷史上的評價卻天差地遠,除了皇帝主觀的才具、資質之外,也凸顯兩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其一,封建時代臣子之「功」的認定在於君主,「成王」的身旁有良臣猛將,「敗寇」又何嘗沒有謀臣悍將?能否身畫凌煙之閣,端在主子能否成事而已,因此,史冊上重的是皇帝的功過,倒不是「繪」之高閣的功臣了。後人除了還識得唐太宗欽點的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徵、尉遲敬德、李靖等少數人之外,有誰會理會唐代宗委畫師繪了哪些功臣的圖像?

其二,以身家性命躋身凌煙閣,轉眼富貴如浮雲,有人早逝,有人不得善終,有人甚至被打入「亂臣」之列丟了性命,真是所為何來?宋朝晁補之在〈敘舊感懷呈提刑毅父并再和六首〉之二寫道:「賦成庚子尚魂驚,往事如風未暇評,長樂鐘前偶相對,凌煙圖上等浮名,登車豈是君無意,襆被何妨我自行,更許心親遺貌敬,老來尤見舊交情。」真是洞察透澈之慨。

雖然「身畫凌煙之閣」被歌頌的多非畫中之人,可是讀史觀劇之後,寧願歷史上多些褒崇勳德、懷舊誌功的皇帝,少些「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君主,或只知顧盼自雄,斥建「銅雀臺」歌功之梟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目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