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多年前父親與母親的結合僅憑「父母之命」,父親運氣不錯,娶得窈窕淑女。照片中的新娘子還差兩個月才年滿十九歲。
寫「父親的家訓」好像才是不久之前的事,忽焉今年父親的忌辰又至,一年容易,十一年也在彈指之間流逝。
最近閱讀一些資料,想起童年時期父親曾經對我說過的故事,將記憶中遺漏的部分兜攏,有種打通筋脈的感覺。四十多年前的往事,記憶變得鬆散是很自然的事,其中有些是父親在講故事的時候遺漏,也可能是我聽故事時精神不濟,沒能聽得周全。
舉兩個例子來說,其實講的是同一件事,那就是父親希望我們長大之後擇偶的觀念,須「擇賢先於擇貌」,為此,他說了兩則歷史上的「娶賢」典故。
第一個故事是「梁鴻配孟光之賢」,也是「舉案齊眉」的典故由來。父親將重點放在「舉案齊眉」這四個字上,當時,我便心生疑問,夫妻之間凡事都這般講究縟節,那可有多累人啊!我「將來」才不想這樣。現在想起來,其實父親想教我們「師其意」,惟在小孩子的認知裡,卻只能及於「效其行」,當然起不了什麼大作用,當時懾於父親之威,也不敢表達疑惑,「潛移默化」應該是很有限的。
當年父親並未提及孟光的容貌,只強調夫妻間的相敬如賓。據史書記載:孟光是東漢時期有名的醜女,長得既黑又肥,力氣之大,能將武夫練功用石鎖輕易舉起,因此,被鄰人看成是「蠻婆」似的女子,家人已作了此女嫁不出去的準備。梁鴻是當時的名士,文采過人,儒雅倜儻,是相貌堂堂的美男子,傳說當時有不少女子為他患了單相思。有媒人為孟光、梁鴻搭鵲橋,孟光說:「我只願嫁給梁鴻,其他人都不考慮!」這話立刻被人傳為笑譚。令人意外的是,梁鴻看中孟光的品行,一口答應了這門親事。
孟光婚後立刻換上粗布衣衫,一手操持家務。梁鴻落魄,到吳地當傭工,孟光毫無怨言隨同前往。每當梁鴻放工回家,孟光總是將食具舉至眉平,恭恭敬敬遞給夫君,二人相親相愛,白頭偕老。孟光後隨梁鴻隱居霸陵山中,男耕女織,吟詩彈琴,夫婦唱和,過著清貧而和諧的生活。
第二個故事,父親好像沒說男女主角的名字,很巧的,說的又是歷史上「六大賢惠醜女」之一阮氏的故事。她是東晉許允的妻子。許允經媒妁之言,娶了阮德慰的女兒為妻,洞房花燭夜才發現剛進門的妻子貌醜容陋,一驚之下,居然逃離新房。
友人桓范來看許允,對他說:「阮家既然將醜女許配於你,必有原因,你不妨多觀察一下。」許允聽了桓范的話,再跨進新房。惟一見妻子的容貌,又不自覺的拔腿想蹓走,新婦一把拉住他。許允索性回過頭來質問新婦:「婦有『四德』(封建禮教要求婦女具備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四種德行),妳覺得自己符合幾項?」新婦說:「我缺的僅是婦容。我也要問你,讀書人有『百行』,你又符合幾項?」許允答曰:「我百行俱備。」新婦道:「『百行德為首』,你竟然好色不好德,怎能說俱備呢?」許允被數落得啞口無言,只得認命,從此夫妻相敬相愛,傳為佳話。
父親告誡我,嫌女醜而不察其賢,等於「缺德」。所以,他又常以「朱子治家格言」裡的「童僕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艷粧」,來強調他的「娶賢治家」觀。
父親和母親的婚事,是標準的「父母之命」。當年外公親點女婿,被挑中的父親,婚前曾悄悄前往外公住家附近,暗中窺探未來妻子的容貌。母親的長相與內涵本即「窈窕淑女」,這門親事自然沒讓父親有任何取捨的難題,一拍即合。如果,父親當年見到的是貌如孟光、阮氏型的女子,而今會不會有老胡這個人,實在是個未知數……
我和父親同樣幸運,成家之時也沒碰上孟、阮之容的女子,所以,也無法測知「德行」指數究竟多少?不過按「人之常情」判斷,能有諸葛亮、梁鴻「取賢捨美」眼光的世間男子(許允對醜妻前倨後恭,只能算半個)應是鳳毛麟角,難怪此二人能歷史留名,「賢內助」之功真該記上一筆。
父親逝世十一週年,謹以這段憶往及補述紀念老人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