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迎楓.jpg

蒙特婁,加拿大第二大城,全世界最大的雙語城市,也是迷人的「小巴黎」。

   

    六月廿九日,從傑那諾克(Gananoque)循401號公路東北行,大約260公里,車行三小時,抵達魁北克省第一大城蒙特婁市(Montréal)。  

0629行程.JPG

從安大略省進入魁北克省,感覺上好像換了個國家。

 

    一進入這個被稱為「小巴黎」的城市,首先面對的難題是語言文字由英轉法,老胡原本的「半盲半聾」,立刻變成「全盲全聾」,連英語無礙的大瑞在判讀地圖時都遲頓不少。

 有數.jpg

在蒙特婁見到的仍是這些字母,可是熟知的排列順序全走樣了。

 

熟悉變陌生.jpg

 不管是Stop sign或麥當勞的廣告文字全變成法語。

 

     蒙特婁是個令人愛恨交加的城市。人生地不熟開車進城,真是一種精神的折磨,體力的折騰,城裡到處施工阻路,車輛大排長龍,常見駕駛人按喇叭、變換車道不打方向燈。

施工.jpg

市區到處可見施工,大大影響交通品質,對於外省來的駕駛人而言,真是折磨。

   

     連預訂的旅館也出問題,彷彿當年溫哥華「雪爾登事件」重演,「Holiday Inn」硬說沒收到訂房通知,大瑞打了四十分鐘長途電話給訂房仲介,一番協調之後總算決解問題。   

居貴.jpg

 先到投宿的旅館check in,又折騰了一個多小時。

 

巨蟒登樓.jpg

 見到這座公寓外牆上的塗鴉(好像該稱為「塗蛇」),已可感受蒙特婁的隨興特質。

 

    當你開始安步當車之後,就會開始愛上這個城市,不過捨棄四輪,又沒有足夠的導遊資訊,能夠遊覽的範圍也就很有限了。從投宿的飯店步行,大抵只能在舊蒙特婁市區一帶閒逛。  

浪漫與隨興.jpg

 若非安步當車,怎見得到這些令人莞爾的畫面?

 

   首先見到的是位於聖保羅街上的孟斯庫爾聖母教堂(Notre Dame de Bon Secourd Church),這座矗立在舊港(Vieux Port)旁、年逾350年的老教堂也以「水手教堂」(Sailors’ Church)聞名,早年從海上平安航行歸來的水手,都會到這所教堂向上帝致謝,就如同台灣沿海各地的媽祖廟也扮演「庇佑行船人」的角色。 

教堂.jpg

孟斯庫爾聖母教堂已有350多年歷史。 

 

    再往上走,就會來到洋溢歐風的「雅各卡蒂雅廣場」(Place Jacques-Cartier),廣場兩旁餐館林立,向外延伸的露天咖啡座坐滿悠閒喝啤酒、用餐的人們,他們一面用餐,一面將眼光投射廣場中的人來人往,以及街頭藝人的表演,時間在這裡變得緩慢而慵懶,你只須帶著閒散的心來享受一切,感染小巴黎風情。  

尋寶.jpg

 「小巴黎」的街景令人目不暇給。

  圍裙.jpg

  這樣的圍裙,你或妳敢嘗試嗎?

街藝一.jpg

街頭藝人為雅各卡蒂雅廣場增色不少。  

 

街藝二.jpg

 看這位老兄雜耍兼耍寶,讓我們佇足許久。

 

街藝三.jpg

他似乎不太在意是否有人認真聆聽,只要自己高興就好。

 

街藝四.jpg

你們喝咖啡,我專心作畫,共同營造午後的悠閒氛圍。 

 

 在廣場上迎面可見到一柱擎天式的納爾遜雕柱(Nelson’s Column),是該市最古老的紀念性建物。老胡記得讀小學時,國語課本中曾介紹一位不畏大風雪堅持上學的小朋友,後來成為英國的海軍名將,拿破崙海軍的剋星,大英帝國的民族英雄,他就是納爾遜。蒙特婁是法人後裔聚居的城市,並不太喜歡納爾遜,有意讓他永遠背對雅各卡蒂雅的繁華街景,長年面對嚴肅無趣的市政廳大樓。   

背對.jpg

讓他背向浪漫,面對嚴肅的市政大樓,是有意還是無意?

納爾遜雕像.jpg 

 老胡念小學時,就從國語課文中認識納爾遜了,那日見此塑像,備感親切。

 

  離雅各卡蒂雅廣場不遠(沿聖母路東行),步行即可到達舊蒙特婁市中心──兵器廣場(Place d’ Armes),廣場三面銀行林立,曾經是加拿大金融機構的心臟,由英裔蒙特婁人掌握。廣場南面矗立著甚富盛名的聖母瑪莉亞大教堂(The Notre Dame Basilica),它是魁北克羅馬天主教堂首屈一指的象徵。

  聖母瑪莉亞大教堂是大瑞指定必看的,緣由是他在新竹念小三的時候,曾經組合一幅五百片的拼圖,圖案即是這座大教堂,那莊嚴肅穆、金碧輝煌的畫面,在大瑞心中烙下深刻印象,沒想到近廿年後,有機會一睹它的廬山真面目。

 

聖殿.jpg 

聖母瑪莉亞大教堂外觀樸實,與內部裝飾的璀璨華麗成強烈對比。

 

    我們觀賞下午六點半開始的教堂聲光秀,從炫目的聲光效果中回溯教堂的歷史。聖母瑪莉亞大教堂建於1829年,由愛爾蘭裔的美籍建築師詹姆斯.歐丹奈爾(James O’Donnell)設計,內部裝飾則是由法裔加拿大人維克.布爾吉奧(Victor Bourgeau)的心血結晶,特色是處處可見摻雜著真正黃金的顏料和閃耀著蒼穹鮮藍色光芒的壁飾,精雕細琢、巧奪天工,抬頭環視,氣勢懾人,尤其經由現代聲光科技的烘托,更將氣勢推向頂峰。三十分鐘的聲光秀之後,短暫開放大廳供遊客參觀,可惜老胡的照相器材等級太低,無法充分將聖壇宏偉璀璨、管風琴高聳壯觀(1891年設置,有7,000支音管)的畫面留在記憶卡裡。 

 

堂奧.jpg

    這個莊嚴的畫面早在廿年前就烙在大瑞的心裡。

 

   聖母院大廳,可以容納七千人,當主教講道的時候,不用麥克風就能讓所有的人都聽得清清楚楚,這也是歌德式建築在集音效果上最令人稱道之處,難怪不少古典音樂的唱片會借用歌德式教堂來錄製。 

燭光.jpg

 聖母院的燭光美得令人心醉。

 

 看完教堂聲光秀,再步行回到雅各卡蒂雅廣場,隨機找了一家名為「Le Fripon」的餐廳用餐,同時為遠道而來的姨妹蕙芳慶生。餐廳菜色不錯,味道亦佳,服務也親切,就是索價不菲,帳單上明示得支付15%小費,連同13%稅金,享用一頓有富有情調的義式餐點,代價便是付出「觀光級」的費用。

 

覓食.jpg

觀賞完聖母院的聲光秀,又回到雅各卡蒂雅廣場,隨機進入一家餐館為姨妹慶生。

 

    粵語將Montreal翻成「滿地可」,蒙特婁的唐人街也就稱為「滿地可華埠」,來加後走過不少唐人街,蒙特婁華埠的規模應屬前段班,前後牌坊上書寫「鍾靈毓秀」、「踵事增華」雖然文氣十足,也算是貼切的形容。走進一家麵包店,買了幾個「台式麵包」,雖然口味仍有差距,能在異地他鄉品嚐「家鄉味」,也該覺得心滿意足了。 

蒙特婁唐人街.jpg

 在「滿地可」的唐人街買了幾個台式菠蘿麵包,味道雖有差距,已覺得很滿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目仔 的頭像
    大目仔

    Soloist部落

    大目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