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1撞牆  

 CTV外牆上的雕塑藝術,驚悚中帶點幽默,與CN Tower的尖頂相映成趣。

 

走在多倫多街頭,一棟接一棟的摩天高樓,一座又一座的典雅建築,固然令人目不暇給,驚歎連連,可是若想洞察這個大城市的生命力,還是得將目光從仰望移回常態,或不時將視角降低,多看看在每個角落呈現的多樣風貌,我將之看做是享用大餐之後的一道道甜點,爽口賞心卻不膩人。

也許是週一上班時間,我發現眼前這擁有二百多萬人口的加國首善之區,街上行人實在是不成比例的少,按理說,在陽光溫煦的料峭春日,許多人都會迫不及待走出戶外,享受新鮮空氣與怡人暖陽,路上行人該是熙熙攘攘才對,不過事實並非如此,在電影中常出現大都市行人摩肩接踵,面無表情快步疾走的畫面,並未在我的眼前出現,也好,這樣反而提供我更多空間餘裕,可以盡情將目光作長焦短焦切換,不遺漏任何一個可以「攝」取的景物,也不阻礙我取角度時身形的隨意游移。

先說兩個比較特殊的對比畫面,礙於近距離的禮貌與尊重,我無法拍照舉證,只能藉文字敘述。

在街上逛了兩個小時之後,總得找個地方歇歇腿,進入一家Tim Hortons,坐在一個憑窗的位子,一面啜飲熱騰騰的咖啡,一面欣賞人來人往,眾生百態。那時,我的目光盯住一個推門進店的嬌小身影,從身材姿態及背包型式花色,第一眼就確定那是年輕女性,在排隊等候點餐時,她拉下褐色hooded coat原本罩在頭上的帽子……天啊,竟然露出個大光頭!少見多怪的老胡當下確實有些吃驚,面貌姣好,體態輕盈的妙齡女子,怎麼就選擇這樣的造型示人?而且神態自若,絲毫不在意引發旁人側目,咱這LKK在好奇心趨使下,不由自主的多瞧她幾眼,直到目送她買完咖啡翩然離去……

瑋妹和同學逛Eaton Centre,她說逛H&M服飾店時,見到一位打扮妖嬌,穿著時麾的女生,由於妝扮時麾,婀娜之姿異於常人,瑋妹下意識的多看了她兩眼,這一瞧,發現有些不對勁,她胸部全然平坦,五官線條多稜角,而且聲音低沈,如果不看人只聽聲音,百分百就是個男性,夠明白了吧?對於分辨「非我族類」的能力,只有相同族類、性別的人最敏感,也最精準,那位足蹬高跟,走路扭腰擺臀的「她」,其實是剔鬚畫眉,搽脂抹粉,樂於讓人雌雄莫辨的他!

這就是多倫多市萬花筒般眾生相的細微一奇,其他當然不勝枚舉,我只提供那日帶著相機巡狩獵像所得,讓大家據以延伸其餘。

且讓我再轉述一個有關於多倫多的有趣歷史。寸土寸金的多倫多市絕大部分土地,在126年前居然是以相當於現在幣值的7,200加元取得!當時為了將「上加拿大(Upper Canada)」首都從魁北克城南遷至五大湖區,主政的英國人和土著密西沙加人商定,用2000塊打火石、24把黃銅水壺、120面鏡子、24頂花邊帽、96加侖蘭姆酒,和一大捲法蘭絨換得25.08萬英畝土地,這就是加拿大歷史上著名的「多倫多購地(Toronto Purchase)」。這筆當時皆大歡喜的買賣,後來出現轉折,原住民的後代發現祖先賣地這檔事是「吃虧上當」,1988年正式向聯邦法庭提出訴訟,要求政府「退還土地」,不過時過境遷,地價大異,更何況買賣雙方還立了白紙黑字契約,「還地」根本不可能,這場官司一拖20多年,直到2010年,聯邦保守黨政府做出讓步,同意支付1.45億元作為補償,才算平息了這場官民爭端。

以現代眼光看當年的「多倫多購地案」,人們或許會覺得那是「奸詐英國佬vs.短視原住民」的結果,我倒不這麼認為。由於今年加東天候出奇酷寒,讓我思考一個問題:處在沒電沒瓦斯、雪季又長達半年的年代,除了沒有選擇的原住民,誰會想擁有這片冰封雪掩、酷寒難當的土地?英國人的取與原住民的予,都該用200年前的自然環境與生活條件衡量,多倫多能在往後兩個世紀中快速蛻變,煥然一新,成為舉世聞名的都會樂土,歷來各方湧入移民的蓽路藍縷辛勤付出,才是創造奇蹟與增值效果的奉獻者,這段開發史才該擴大頌揚,永誌不忘。(三之三)

 

02挺好的  

03翹鬍美女  

04如影隨形  

05法律之前  

06城市鐵馬  

07各取所需  

08騎單車的女交警  

09都市動脈  

10華人旅遊巴士  

11洗窗  

12擦窗  

13風笛手  

14街頭即景  

15照過來  

16施捨  

17小歇  

18獨坐  

19紅盆  

20映見  

21咕咕鐘  

22灰狗  

23破地  

24冰階  

25戲碼  

26燭照  

27醫務所  

28華人商場  

29藍白拖  

30街頭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目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