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孩子進入書中堂奧,得先從激發興趣著手。
老胡問瑋妹,最近為什麼疏於做台灣帶來的「國語習作」?
瑋妹:「做了啊,我以看『三國演義』代替,覺得效果更好哩!」
「此話怎講?」
「因為『三國演義』的對白用文言文(其實是文白夾雜),聽起來很有學問,對增進我的『國語』能力應該很有幫助!」
瑋妹這話說得好像有點道理。大陸央視拍的這齣「三國演義」,劇本相當忠於原著,使用的對白幾乎原封不動,聽習慣了,卻也不覺得過於文謅謅,反而凸顯簡潔有力,饒富中國文詞之美,作為時下學生的國語文教材,誰曰不可。
且看「曹操煮酒論英雄」這個片段。
那日,曹操邀劉備在亭中對飲(酒),忽然烏雲密布,驟雨將至。曹操意有所指的問劉備:「使君知龍之變化否?」
「未知其詳。」
「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芥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歷四方,必知當世英雄。請試指言之。」
「備肉眼安知英雄?」
「休得過謙。」
劉備先後舉了袁術等八位「英雄」,卻被曹操一一否定。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誰能當之?」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這段處處機鋒的對白,戲中一字未易,從兩位演對手戲的演員口中娓娓道出。試想,如果瑋妹真的看懂了,再將全劇看完,耳濡目染,國語文的程度應該不差吧?
從觀賞戲劇引導孩子進入中國文史哲的堂奧,應是可行途徑,若能再鼓勵延伸閱讀,旁徵博引,融會貫通,效果更好,惟前提須由家長陪同,一面說明,一面引導,激發興趣,若輕忽這個步驟,任由孩子獨自進行,除非極有興趣或具慧根,否則很難持久,反而會因初期的「看不懂,聽不懂」,終至放棄,更甚者,自此心生畏懼或厭惡,不再主動接觸。
台灣的孩子功課壓力重,睡眠時間普遍不足,怎能擠出「看戲」時間?在加拿大便完全沒這個問題,小學生少有家庭作業,放學後輕鬆自在,若不作些規畫、習作,任其無所事事,時間也就這麼浪費了。
這裡的電玩賣得很好,一到打折總是供不應求,幾乎家家都有X-Box,PS3、Wii。最近新聞報導,一個沈迷電玩的十五歲少年,因為不滿父母親沒收他的X-Box,憤而離家出走,自此失蹤,一個月後,孩子竟命喪荒郊……這當然是個罕見的不幸個案,卻也是一個警訊。對於成長中的孩子,父母親扮演的角色,不應只是供吃供穿而已,在學習上作一些規畫與引導,極有必要。
Remembrance Day當天,瑋妹參加學校紀念會中的絃樂合奏節目。參與的十幾二十把大、小提琴,陣中只有一位金髮女生,其餘全是黑髮黃膚的東方人(極少數韓裔,絕大多數是華裔),這個現象又說明一個事實,洋人小朋友比較有興趣「好玩但不必『苦』練的東西」(如曲棍球、滑雪、溜冰等),文化不同,價值觀互異,對於「苦」的定義自然也不同。瑋妹現在喜歡打排球、乒乓球,多少受了此間價值觀的影響,這不是壞事,老胡表示認同,也會鼓勵。但在運動之餘,對於知識的吸收、陶冶也不能偏廢,從「玩」著手,觀歷史劇是個不錯的選擇。
那天老胡與瑋妹的對話還沒完……
老胡又問瑋妹:「看完『三國演義』,我們接著看『雍正王朝』,妳認為後面這齣戲對增進國語文能力,有沒有幫助?」
「好像沒有幫助!」瑋妹答得斬釘截鐵。
「這又為什麼?說明理由。」
「你看『三國演義』裡的對話都很文雅,所以值得學習,『雍正王朝』裡的十阿哥,常常說粗話,我不喜歡!」
「他說了什麼粗話,讓妳覺得討厭?」
「他太愛說『馬的』『放屁』,聽得很刺耳吔!」
老胡大笑。瑋妹先是一愣,隨之跟著傻笑。穿插幾句粗話其實是製造戲劇效果,沒加這個料,豈非等同無滋無味的「八股課文」?童心出童語,一時之間,還很難對她說透深層意涵。
瑋妹雖然不喜十阿哥的談吐,可是當「雍正王朝」的開演時間到,她可是一集也不願錯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