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穿戴「綠」意上學,是此間過「聖派翠克節」的習俗(或「慣例」),有了這個「護身符」,小朋友在班上就不會成為被「捏」的對象。
三月十六日晚上,一位熱心的友人打電話來,提醒「班長」:十七日是這裡的一個重要節日──「愛爾蘭節」,又稱為「聖派翠克節」(St. Patrick’s Festival),依照「過節慣例」,這天小朋友一定要穿綠色的衣服上學,否則會被同學「打」,這所謂的「打」,當然不是真打,而是意思意思的在身上輕拍或「捏」一下,表示「薄懲」。
「聖派翠克節」是一個綠色節日,怪不得最近以來,許多商店、賣場都特別設置專區,販售各種「綠色商品」,例如:象徵意義最濃厚的酢漿草外型門前吊飾、盤子、抱枕、耳環、髮飾、巧克力、裝飾品等,隨著節日逼近,主流超市也開始推出各式綠色的餅乾及糕點。放眼貨架上真是綠得搶眼。
為了多瞭解這個節日的由來,老胡上網搜尋相關資料,得知,「聖派翠克節」是紀念傳奇人物──聖派翠克訂定。據說他是愛爾蘭的守護神,出生在一個富裕家庭,卻在戰爭中淪為戰俘,並被賣為奴隸。後來他逃了出來,至修道院學習,成為虔誠的天主教徒,並在西元五世紀末在愛爾蘭宣教,希望促使當地的異教徒全部改信天主教。
聖派翠克在傳教時曾使用三葉酢漿草,宣揚天主教的「天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Trinity)教義。三葉草在古早被愛爾蘭人視為幸運的象徵,尤其是綠色小葉片的三葉草,而這樣的迷信已存在於世界不同國家人民之間,至於當天穿戴綠色服飾,也與愛爾蘭國旗以綠色為主有關。
雖然我們不是天主教徒,但基於「入境隨俗」,今天小瑋還是選了一件綠色條紋的T恤及小外套上學,至少在班上與同學嬉戲時,無須扮演被「懲罰」的角色。
愛城的春天雖然來得較遲,終歸是要來的,對於「聖派翠克節」的刻意展現綠意,似乎也可視為人們對大地春回的盼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