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加拉湖邊小鎮的建築洋溢維多利亞式風情,這時節被花卉層層包裹,更顯繽紛。
遊尼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若未順道造訪尼加拉湖邊小鎮(Niagara-on-the-lake),便不能算是一趟完整版旅程,如能再走訪酒莊及「Canada one factory outlets」購物商場,行程便幾近完備了。
想用一個整天走完這趟行程,顯然不太夠用,就算是走馬看花,也得具備超人體能才行。去年,老胡全家走了兩趟尼加拉瀑布區,並未去湖邊小鎮,一直引以為憾,這回陪瑞祥家再去,我們直接前往小鎮,時間充裕,遊得也比較深入、盡興。
這座紀念碑矗立在小鎮主要街道上,成為醒目的地標。
乘坐馬車觀光的景象在加拿大並不罕見,惟依傍花團錦簇瀏覽街景,自有一番特殊感受。
「班長」帶著瑋妹挨家挨店的逛,惟恐有所遺漏。
那真是一個美麗又精緻的小鎮,這時節予人的第一印象是「時時有驚艷,處處見繁花」,和St. Jacobs小鎮相比,後者以素樸取勝,湖邊小鎮則以繽紛見長,或許因應每年四、五百萬人潮從全世界各地湧來,Niagara-on-the-lake不能不竭盡所能,將具有特色的美感毫不保留展現,慫恿訪客帶走最美的記憶。
由於時間不是問題,「班長」帶著瑋妹挨家挨店的逛,就怕有不經意的遺漏,舉凡吃的、穿的、用的、裝飾的,無一不賞心悅目,「班長」說,好想都搬回家,可惜荷包不豐。
老胡道:「看到這些東西而不心動者,簡直沒人性,枉為人類!」
你可以因為「花費不起」空手步出每家店舖,可是若吝於花點心思逐一欣賞,那真是辜負了小鎮待客的誠心美意。
懸花怒放,含笑迎賓,打從每家店門走過,便可以感受到主人的誠心美意。
Niagara Court House建於1847年,雖見滄桑之態,還是賣力扮演見證歷史的角色。
每個角落皆見花卉妝點,連一傘鵝黃都可以吸睛聚焦。
在一條巷弄裡出現中式餐廳,顯得特別親切。
小鎮明顯分成兩種步調,遊客行色匆匆捕捉吉光片羽,在地人則悠閒的在公園裡享受陽光。
色彩,在這裡被充分揮灑,本該平凡無奇的郵筒都披上彩衣爭寵。
黑白紅綠的單純組合,也讓老胡佇足凝視良久。
這家店前的風車色彩迷人,不讓繁花專美。
每支陽傘都是一幅圖畫,一張燦爛的笑臉,令人不忍拆散它們展布的美感。
雖然不是系出名門,各色各式包包大集合,也夠吸引女士們停下腳步,趨前翻撿一番。
這也是以五顏六色取勝的一角,靜悄悄融進小鎮的繽紛特質。
尼加拉湖邊小鎮也是加拿大著名的葡萄酒鄉,拜得天獨厚水土條件之賜,這個區域盛產品質極佳的葡萄,用以釀出與美國加州及法國波爾多齊名的葡萄酒,此地出產的冰酒,風味絕佳,讓觀光客趨之若鶩。
我們選擇參觀老字號「Inniskillin」酒莊,成人每人花費五元,即可參與專人導覽及品酒。老胡雖是飲酒大外行,還是煞有介事的端起高腳酒杯品嚐了三款葡萄酒,滋味真是……好想續杯,當下決定採購一瓶冰酒,回家再細細回味酒鄉醇情。
酒莊外火紅陽傘與翠綠葡萄園對映,令人心曠神怡。
在酒莊品嚐三種葡萄酒,老胡外行湊熱鬧,小試不過癮,很想大口暢飲。
第三站逛「Canada one factory outlets」,大約四十家知名品牌皆在此設立據點,供遊人一次逛夠買足,由於這裡的售價約為定價的四至七折,吸引不少買家專程前來尋寶撿便宜。「班長」也大致逛了一圈,小有斬獲。
「Coach」名牌包的吸引力果然犀利,只見店前大排長龍,還繞了兩三圈,仔細觀察,華人比例不低,聽口音又以大陸觀光客居多,血拼完走出店門,許多人居然提著一大袋(裡頭不知裝了幾小袋),購買力確實驚人。
Coach名包的魅力果然不凡,outlet四十多家店唯獨她門前大排長龍。
最後一站是參觀尼加拉花鐘,一直以為頗有看頭,沒想到不過爾爾。這個花鐘規模不大,花也不多,不知道是否來得不是時候,花季青黃不接,大大失了顏色,對比陽明山的大花鐘,此不如彼。
花鐘見不到花,讓它失色許多,眼前景致似乎比不上陽明山的花鐘。
這趟行程雖然彌補了前兩次之不足,還是有遺珠之憾,幾處河濱公園來不及一遊,也沒有體力捱到日落之時(午後九點左右),觀賞「落霞與海鷗齊飛」的勝景,只能期待下回再安排了。
這回未見「落霞與海鷗齊飛」景致(下午五點只能拍到單調背景),為再次造訪留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