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的樹上結花茸,時候一到,紛紛疾射而下,所幸只是討厭而已,傷不了人。
每年五月中旬前後,後院總會掉落大批毛茸茸的花串,約十公分長,像縮小版的白茅,風一吹過便大量落下,草皮、露台、屋頂上密密麻麻,撿不勝撿,掃不勝掃,令人無奈。
聽說對花粉過敏的人,最受不了這樣大量飄絮的景況,只能緊閉門戶避其鋒。所幸這段時間只持續大約半個月,忍一忍便過去了。
說它像鵝毛筆或大毛毛蟲都可以
「毛怪」直直落,舖滿後院草皮、露台、屋頂。
今年決定了解究竟,看那討人厭的東西,到底來自何種樹木?其實,咱家後院樹種並不多,仰頭稍作蒐尋,猜也猜得出是誰在作怪!
風華林週邊,除了零星幾棵山楂、山茱萸、鼠李,非楓即楊,楓樹掉的是翅果,乘風降落的姿勢像竹蜻蜓,輕盈曼妙,令人賞心悅目;此時掉落的「毛怪」,正好相反,惹人厭煩,源頭應是楊樹。
查了圖鑑,果不其然,那是葇荑花序(註)的標準樣貌,由於沒有「滑翔」裝具,落下時多半直通通的,像高來高去的俠士簌簌疾射暗器,也像思緒枯竭的文人頻頻擲筆興嘆。可再怎麼樣,此時都無法與「手如柔荑,膚如凝脂」的美女作聯想。
仰頭看十多公尺高的樹頂,落絮源頭即可察見。
準確的說,這個樹種叫做「顫楊(Trembling Aspen)」,又稱Quaking Aspen,或Aspen Poplar,楊柳科屬,在北美很常見。之所以叫「顫楊」,是形容其葉片的特質,直徑3至5公分呈圓心形葉子,薄得似可透光的淺綠,只要微風吹過,葉片便輕飄飄的翻轉、顫動,發出閃爍光影及微弱沙沙聲,遠看林子,像一片顫動的樹海,既壯觀又美麗。
顫楊的葉子薄似紙片,風一吹即轉動翻揚,像繫滿枝頭的嫰綠鈴鐺,在陽光照耀下格外搶眼。
幼樹無須肩負傳宗接代之責,枝頭清爽多了。
最特別的是,每年深秋葉色變為金黃,高掛在筆直瘦長的白灰色光滑樹幹上,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十月以後,葉子陸續掉落,直到次年五月再長出新芽。夏天清茸花,秋天掃落葉,老胡每年花在伺候顫楊的時間、體力還真不少,得失比嚴重失衡。
深秋葉色轉為金黃,美得醉人。
紅楓葉夾雜在顫楊的黃葉中,格外顯眼,「花鈿委地」皆勞動老胡筋骨予以清除。
顫楊樹形瘦高挺拔,一般成樹可高達20公尺,樹梢覆蓋範圍約10公尺,樹幹下半部枝枒隨著成長相繼脫落,只留下黑色眼形痕跡,遠看好似張著許多大眼睛,有人形容其眼神「含情脈脈」,老胡卻覺得比較像瞪大的牛眼,美不美全憑觀者主觀想像。
樹幹上長「眼」是它的特徵之一,像含情脈脈嗎?
在大雪天拍得的尊容卻像歷盡風霜的牛眼!
朱自清形容白楊木的堅強不屈與挺拔「是樹中的偉丈夫」,可能著眼於它的傲岸體態及抗風耐寒特性,若聚焦於顫楊迎風翻揚的葉片,老胡認為與樺樹一般,還是應歸類為婆娑多姿的美人樹。儘管如此,對於她密集飄花落絮,毫無美感的大肆騷擾,還是有點埋怨!
所幸它「放鏢」「擲筆」的戲碼即將收場,緊接著將上演好看的「竹蜻蜓秀」,風華林的仲夏好戲還在後頭呢!
(註)葇荑花序是相當特殊的一種花序,光是「葇荑」兩個字的寫法和發音就足以令人印象深刻了(音同「柔蹄」)。葇荑花序基本上也是穗狀花序的一種,即花軸上著生多數無梗小花;只是,所有小花皆為單性花,而且花序在授粉後或結實不成時,會整個掉落,這是其他花序所沒有的現象。葇荑花序植物羣在演化及發生學上,被認為是較原始的一支……(引自鄭元春「花的世界」p.87)
請繼續收看「風華林的竹蜻蜓秀」http://hu4461.pixnet.net/blog/post/1055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