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Laurealwood 為什麼稱「Public School」而非「Elementary School」?理由是前者的學生可從幼稚園讀到八年級,在同一所學校「十年寒窗」(註),不成「精」都難。

瑋妹被分發到所謂的「split class」,意指不同年級的混合班,以五年級為例,共有三個班,一為「四/五年級班」,一為「清一色五年級班」,一為「五/六年級班」,瑋妹唸的是前述第一種班級。這是此地小學的另一特色。

為什麼會有「混合班」?學校給的說法是,各年級都有不足再編成一班的學生,因此採取混編方式解決。老胡認為這種說法有些牽強,還不如說各年級都有高、中、初階學生,將高、初階學生與上、下一級的初、高階學生混編,可藉收強化或先期教學之效。不過這樣的想法並未獲得證實。

瑋妹被編在與四年級混合的班級(五年級十七人,四年級九人,全班男生十八人,女生八人),可以說得通,因為英語程度還有加強的空間(學校另安排施予ESL課程),唸這種班級,壓力不致太大(加拿大的教育對小朋友極為「仁慈」,又得一例)。

事實上,離開「僑德」(中英雙語學校)回歸常態學校,課業的壓力減輕很多,如同去年在「希夫頓小學」的情況,老師已表明,學生幾乎沒有家庭作業!老胡和「班長」又開始擔心,這「放牛吃草」式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真的有益嗎?

 註:古代的「寒窗」指的是「學子家境清寒」;這裡的「寒窗」比較寫實,加國冬季不但長而且酷寒,所以「窗外真的很寒冷」。

上學對瑋妹而言,又變成既無壓力又十分好玩的事。(早上八點四十分上學,下午三點放學)

編成「混合班」是這個學校的特色之一。紅色名牌是五年級,藍色名牌是四年級,瑋妹鄰座是剛從韓國移民來的小男生,英語還不怎麼靈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目仔 的頭像
    大目仔

    Soloist部落

    大目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