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城音樂界每年一度的盛事──「The Kiwanis Music Festival」四月廿一日開鑼,活動全程至五月七日。今年這項活動適逢100週年,規模更甚往年。
這場仲春大雪,似乎意猶未盡。雪夜靜極,一夜好眠,「班長」猛然驚醒,已是早晨八點四十分!瑋妹參加的第一場鋼琴賽十點開始,包括盥洗、吃早點、梳妝打扮、冒雪趕路……時間顯然很急迫。所幸,瑋妹梳妝造型全交由小姑姑及「點點」表姊打理,大人們分工合作,七手八腳,九點十五分出門時,瑋妹已是一副禮服曳地,儀態婀娜,好整以暇的模樣。
一路鑽風穿雪,老胡凝神駕車,絲毫不敢大意,每逢一處塞車瓶頸,都令人心驚肉跳,深怕又誤了瑋妹上場時間。連趕帶衝,終於在開場前十分鐘趕到位於Downtown的Alberta College,待進場坐定,比賽助理已開始宣布規則,然後一一唱名登場彈奏。
這裡的音樂比賽與台灣不同之處:
一,參加哪些比賽項目,由老師全權作主,而且代為報名。
二,比賽時須全曲(或全樂章)彈奏。
三,參賽類別及分組、賽程都比較細瑣,比賽手冊一大本(每本索價五元加幣),如果不細看,很可能跑錯場地、搞錯時間;好處是每場人數不會多到數十位,少掉許多枯候的時間。
四,每一場的adjudicator只有一人,外加一位助理。裁判是誰,早就在網頁上公布,並在手冊上介紹經歷,完全不擔心會發生什麼「不公平」的事。
五,比賽場地不使用「舞台」,感覺上比較像大小不同的琴房(視參賽者人數多寡決定場地大小),對參賽者心理壓力相對較小。
六,每彈完一人,全場就得靜待裁判書寫評語,大約「冷場」個兩、三分鐘,再唱名下一位選手彈奏,如有遲到者,通常也會通融延後上台(台灣只要唱名三次未到便算棄權)。
七、裁判現場一一講評,好像老師對每位參賽者上課(偶而也會像口試般發問要求應答),雖然語多勉勵,彈得不好的地方,也會不客氣的當面指正,甚至要求再坐上鋼琴椅,在琴鍵上點撥幾招。
八、講評完立刻頒發獎狀,並發給每位參賽者書面評語,然後解散走人,過程乾淨俐落。
九、比賽中可以拍照(不准使用閃光燈)及錄影,但不可對裁判或其他參賽者取鏡,否則極可能當場遭「抗議」,引發尷尬場面。
不同文化背景出現不同做法,這裡的音樂比賽規則及過程,令人耳目一新,唯與台灣相比,很難論斷究竟哪種方式「絕對好」。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老外似乎比較相信「人性本善」,不太擔心檯面下使詐、使壞,這從「只安排一位裁判,而且事先公布人選」窺知;在台灣,同時安排七位裁判排排坐的陣仗司空見慣,人選事先還須保密,計分時得去頭掐尾(防杜「護航」或「殺手」),謹慎至此,還常被批評「不公」,差別頗大。
噢,對了,說了這麼多,還沒交代瑋妹首役戰績……
注意聽喲,瑋瑋在「九歲以下自選曲組」獲得第一名,旗開得勝。(按:還沒過十歲生日就算九歲)
欲知瑋妹第二、三場鋼琴賽事結果,且待下回分解。
冒雪趕到比賽場地Alberta College,十分鐘後就開賽了。
瑋妹在加拿大參加的第一場正式鋼琴比賽,順利拔得頭籌。
賽後高興得與小姑姑合影,感謝她專程遠道而來,全程陪同。
「點點」表姊是瑋妹的造型設計師,從髮型到飾物搭配都不厭其煩的打理,得獎榮耀自然得與她分享!
大瑞是瑋妹的隨行翻譯兼錄影師,獎狀當然也得與他分享!
總而言之,拿到在加拿大音樂比賽的第一張獎狀,就是……很興奮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