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互送的情人節禮物,可愛又溫馨。
St. Valentine’s Day 最近密集的在各種傳播媒體上放送,想忽視它的存在,可能性甚低。
以前老胡在報社服務,最受不了重要節日到來之前的一兩週,生活新聞版好像一夕間被大大小小廠商攻陷強佔,他們就是有辦法教相關記者充當喉舌,日日製造滿坑滿谷的文字、圖片,目的當然是引誘消費者開荷包撒錢!那綿綿密密的宣傳手法,無非舖天蓋地營造一種氛圍:要是你膽敢抗拒花錢,極可能淪為無情無義、不仁不孝之徒!
在台灣,被大肆炒作「必須」送禮的節日,以農曆三大節、母親節、父親節、情人節為最,特別是情人節,每年至少得過兩次──農曆七夕及國曆二月十四日的「St. Valentine’s Day」,最近又流行「白色情人節」(三月十四日),有人覺得還不過癮,硬是將每個月的十四日以不同的顏色作區分,串成「帶狀情人節」。再這樣搞下去,過節都快變成「災難」了!
身處愛城,可能因為語言的隔閡,遭受應節商品疲勞轟炸的威脅相對減少,耳根清淨多了,送禮的壓力比起台灣也減輕許多。聽老妹「美國兵」說,這裡一般人送禮的主要節日是聖誕節、情人節、及復活節,通常做父母的,得為在學的兒女準備小禮物分送好朋友,因為強調「禮輕情義重」,花費不致成為太大的負擔。在這裡已經歷過聖誕節,送禮的支出還好(可能是送的對象甚少,稱不上負荷)。
這個St. Valentine’s Day則因剛從台灣回來,迷迷糊糊之間便忘了為瑋瑋準備禮物這檔子事,直到去接她放學,見書包裡裝了許多同學送的小禮物及卡片,才發現今天讓瑋妹兩手空空上學,只收禮沒回贈,真是失禮。
台灣過St. Valentine’s Day,意義似被窄化,好像著重在情人之間,在國外,則為普遍性的感恩抒情節日(廣義的人際,不彰顯性別),這樣的過節思維,感覺很溫馨、窩心。
老胡趕緊帶瑋瑋去「僑德」對面的7-eleven買了幾包糖果,讓瑋妹隔天帶去學校充作「回禮」,時效雖然晚了,總是亡羊補牢。再不久就是「復活節」,到時候不能再閃神。
瑋瑋說:「今天沒送禮物給同學,為了『搶救』人緣,我帶去當小點心的洋芋片都給了同學,自己一片都沒吃!」看來,瑋瑋對於「廣結善緣」四字似乎有些開竅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