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7麥熟時節.jpg

同樣是面對麥子成熟時,詩人墨客身處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民生境況,筆下自然寫出迥然不同的感受,例如杜甫的詩作「大麥行」和趙孟頫的「題耕織圖」,便是明顯的對照:

大麥行/杜甫

大麥乾枯小麥黃,婦女行泣夫走藏。東至集壁西梁洋,問誰腰鐮胡與羌。

豈無蜀兵三千人,簿領辛苦江山長。安得如鳥有羽翅,託身白雲還故鄉

 

題耕織圖/趙孟頫

仲夏苦雨乾,二麥先後熟。南風吹隴畝,惠氣散清淑。是為農夫慶,所望實其腹。

酤酒醉比鄰,語笑聲滿屋。紛然收穫罷,高廩起相屬。有周成王業,后稷播百穀。

皇天貽來牟,長世自茲卜。願言仍歲稔,四海盡蒙福

 

杜甫悲憫農民的苦,百般無奈之餘,希望擁有鳥之羽翼,託身白雲東歸故鄉,避開胡羌劫掠之禍;趙孟頫則是細致的描寫農家豐收之樂,歌頌皇天,祝願「四海盡蒙福」。

歷史上還有人將農作收成時節視為征伐的可乘之機,作為戰術運用一環。

話說西元580年北周宣帝去世隔年,權臣楊堅廢靜帝自立,建國隋朝,即隋文帝。在安定內部、解決北方突厥的外患以及併吞西梁後,於588年下令楊廣統籌九路隋軍南征陳朝。

楊堅的滅陳之策,主要採納高熲、崔仲方的建議,根據長江地理形勢與陳軍分散守備的特點,實行多路進兵而置重點於長江下游的部署;在戰前多方誤敵、疲敵,破壞其物資儲備,趁敵疲憊懈怠之機突然渡江,東西呼應,一舉取勝。

高熲的具體提議是「在江南收穫季節,以少數兵力,聲言進襲,迫陳集兵守禦,以誤其農時;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如此多次,使陳軍習以為常,麻痹懈怠,然後舉兵渡江,登陸攻擊,派人潛入陳境,反復縱火,焚其儲備物資,使其財力俱盡。」

隋軍誤敵、疲敵的戰術運用果然奏效。當江南開始收穫時,隋軍大肆在江邊操兵佯動,陳軍相應徵調民力防備,隋軍又遣人至陳境四處縱火燒糧倉、莊稼,不但讓陳軍疲於奔命,也令收成儲備軍糧的步驟大亂,間接擾亂對手軍心,削弱其軍力,終於在西元589年一舉擊破南朝,生擒陳叔寶,終結長達三百年的南北對峙局面。

古今一樣的「田家五六月,麥浪卷晴川」,太平盛世與戰亂時期呈現迥然不同的景象,吾人何其有幸,能夠泰然享受「麥隴如雲,清風吹破,夜來疏雨才晴」的閒情,真該感恩上蒼眷佑。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小麥成熟時
    全站熱搜

    大目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